惠州就业科普就业特征是怎样的
惠州就业科普就业特征是怎样的
1、社会性
一般来说,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构成就业的两个基本要素。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实现的,所以就业要受到生产关系即社会关系的推动和制约,总是同社会的现状和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个条件看,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就不是就业。同时,就业作为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必须从事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有效劳动,才能得社会的承认。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某种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再者,就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与生产关系一直紧密联系着。
2、目的性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其就业就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活动。大学毕业生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孜孜不倦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刻苦学习专业技能,而今迈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使用单位的设备、工具和原材料,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现实的劳动,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要、精神需要,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从两个层面上来说,就业体现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3、计划性和合理性
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按一定的计划和比例来进行。其计划的方式由生产关系决定,结合的比例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当然也是按照社会的客观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因此,就业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计划性和合理性的特征。
4、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使劳动者的就业岗位的变换亦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的变化,使劳动者容易从一个岗位转向另一个岗位,从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但是,由于就业是劳动者与一定生产资料的结合,具体的就业岗位对劳动者总有具体的文化、科学技术的要求。要提高结合的效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就要不断的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劳动者尽可能的稳定在一个就业岗位上,持续的工作,也就是说,就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必须是较长时间连续进行某项活动,这一点上,就业与工作有不同的内涵,工作可以指临时或短时间内的劳动活动,如学生在寒暑假或利用周末,从事家教或临时打工,可以说他们找到了一份工作,但这是暂时性、临时性的,故不能说是就业。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讲,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活动。
5、经济性
就业活动,对社会来讲,宏观上要求尽可能地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资源,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对劳动者个人而言,就业不仅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维持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经济性可以说是就业的物质属性,对大部分人来说,就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需要。从这点来说,无酬劳动,如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学习)就不是就业。